返回

宦海洗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四十一章 弘治四年三月 5(1/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人们寻常的印象里,农民总是与淳朴和憨厚这两个词挂鈎儿,算是一个刻板印象。

这永宁皇庄的保长名字叫做赵有财,因为在家里行三,所以常被唤做赵老三。长得浓眉大眼,肤色黑红,身子也是壮实,从第一印象来说这样的人总会给人一种实诚的感觉。

“几位大人的意思早就传下来了,小人也跟下边儿说了先不要播种,不过小人虽是这里的保长,但实际上却没几个人听小人的,小人说的也不算啊。”赵有财憋着嘴好像存了一肚子的苦水:“皇庄里一百多户人家,小人年纪轻,他们一个个儿的都是小人的七叔八婶儿,要是寻常的事儿他们能听小人的,可一遇到大事儿了就拿出架子来跟小的论起辈分来了。

播种这事儿几位大人也知道,整个皇庄的收成一看老天爷的意思,二就是这春耕,错个一天儿半天儿的没事儿,要是时间一长可就麻烦了。

所以大家伙儿一商量,就先把种子洒上,等回头几位大人把新的种子送来了大不了我们把地再翻一遍也就是了。”

合情,入理,对于眼前的这个场景这赵有财显然是提前准备过得。徐宝还没说话,一旁的李敏也跟着帮腔儿:“徐公公,这赵有财说的也确实是个道理,毕竟种地这种事儿是农家一年的大事,一点差错都担待不起。而且。。。”顿了顿,又接着道:“皇庄每年的收成关乎皇宫内库,若是收成不足将来陛下和两位太后那里也是不好交代的。”

徐宝看看李敏,又看看赵有财,此时倒觉得这两人莫非之前通过气儿了?心中倒是也没什么恼怒生气的感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遭受质疑。只是为了千秋大业之计,推行新粮势在必行。

徐宝说道:“李大人。”

“下官在。”

“一亩麦子一年的收成有多少?”

这个问题可难不住李敏这个户部尚书,当场答道:“大概二石,三百斤上下。”

“哦,三百斤,这也是不少了。”徐宝点点头:“我大明一年产粮又有多少斤?”

“弘治二年大明产粮一万万石,合计一千五百万万斤左右。”

“那我大明每年结余又有多少?”

“这。。。”李敏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刨去军队粮草供应、官员藩王俸禄,倒是倒欠了五百万石。”

“五百万石啊,堆起来得有做山高了吧。”徐宝说道:“那大明每年又有多少百姓饥寒而死,李大人可知道?”不等李敏作答,徐宝便接着说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够吃,天下太平,粮食不够,百姓便要挨饿,挨饿的要不就死,要不就反。

十人百人倒还好说,朝廷出兵平叛就是。可若是有十万人、百万人都吃不饱饭呢?一旦作乱,朝廷又该如何平叛?

就算能平,那三军将士的粮草又有靡费几何?这些李大人可算过吗?”

徐宝这些话倒不算是危言耸听,大明幅员辽阔,哪年不得闹上几场饥荒,只是看地方多少而已。朝廷一直以来的应对也就是萝卜加大棒,发下粮食和银子尽可能的保下些人的性命,剩下的则只能听天由命,若是有动乱,直接出兵平叛也就是了。

李敏听出了徐宝的画外音,思索片刻,小心的问道:“那徐公公,您带回来的这海外的粮种便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吗?”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